- 中医基础理论2023-02-11
- 女子看中医被识破身份,画风秒变被提问的瑟2022-09-23
- 《中医面诊口诀》2022-09-16
- 中国神医9000针拯救了瘫痪多年的美国知2022-09-14
- 中医学大四学生在省中医的一次见习2022-09-09
- 零起点中医基础理论-徐雅教授-北京中医药2022-09-03
- 处处吻 / 徐晔-28岁医学博士,帅到病2022-08-26
- 中医学基础2022-08-25
转——用核心科技奏响中医药发展时代强音
用核心科技奏响中医药发展时代强音
创新是企业获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领域涌现一批科技创新典范企业,奏响了中医药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
经过30年发展,以“市场龙头,科技驱动”为发展基调的以岭药业已经成为中医药头部企业,构建了一套包括体制创新、理论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等在内的独特创新体系。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下,以岭药业人不断攻坚克难,研发出13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并获得6项国家级奖项。
理论创新 推动原创中药研发
理论是稳步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突破性发展的前提。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主的科研团队的带领下,以岭药业抓住中医络病理论创新关键点潜心研究,提出系统络病理论,建立了“络病证治”体系。
络病是多种内伤疑难病和外感重症的病机状态,历代医学名家多有提及,但未进行系统研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岭药业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不仅提高了疑难重症防治水平,还带动了创新药的研发,成为其独有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在络病理论指导下,以岭药业研发出13款创新专利中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布局优势。
2006年,以岭药业“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出版《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等专著。其中,《络病学》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在40余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课。
围绕络病理论研究,以岭药业先后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40余项国家级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取得国内外专利700余项。
产品创新 专利产品覆盖多个领域
以岭药业研发的13款创新专利产品,覆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
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以岭药业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以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对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进行上市后再研究。该研究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奖项的获得验证了以上3款产品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也是微血管病变这一国际难题取得重大进展的证明,展示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潜力,也使3款产品的市场份额稳步攀升。
项目验收专家组评价: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对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肯定,成为众多家庭的常备药。
“由于使用了连花清瘟,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很快好转,极大地降低了重症的发生概率。”柬埔寨卫生部部长蒙文兴(Mam Bunheng)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柬埔寨抗疫中,新冠病毒疫苗和连花清瘟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柬埔寨的蒙文兴,多位其他国家政要也分享了该国新冠肺炎患者服用连花清瘟后的效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连花清瘟已在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连花清瘟在海外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柬埔寨、印尼、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
自2012年开始,每年《北京晚报》都会举办家庭常备药评选活动,目前已经连续举办10年。活动中,读者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写出自己的用药感受,选出自己及家人信赖的家庭常备药。连花清瘟10年蝉联《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药榜单。
体制创新 形成“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199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发区医药研究所成立。诞生于医药研究所的以岭药业经过30年的探索,逐渐建立集理论、科研、临床、产业、教学为一体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在理论方面,以络病理论为基础,在心脑血管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方面,以岭药业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在科研方面,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是以岭药业的科研基地,先后创建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络病)等国家级科研平台。
以岭药业“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在遵循中医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汲取现代技术理念,以理论原创带动新药研发,显示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优势。
技术创新 持续革新生产工艺
一款新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疗效的强弱,也取决于其生产节能降耗水平和患者可负担程度的高低。在通心络胶囊研发过程中,研究团队反复检验,不断革新生产工艺。例如,药物原料经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粉碎后,患者服药量更小、产品有效成分更易吸收。2007年,该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此外,以岭药业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这赋予公司科技创新价值,提升了其产品内涵。
在技术储备上,以岭药业中药药学研发平台致力于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对标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寻找创新点,赋予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具备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成熟研发技术平台,关注超高压提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流化床包衣技术等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重要载体,药品研发要在保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为此,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以岭药业药学首席专家许红辉说。
人才创新 用创新土壤育才聚才留才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内驱力。以岭药业成立初期就提出“以人为本,凝聚、激励、约束”人才队伍建设理念。“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制订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集聚了大量高科技人才,仅科研创新人才就吸纳了近2000人。其中,归国专家、博士、硕士数量占比超过20%。”以岭药业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徐卫东说。
在以岭药业电生理实验室,正在指导实验人员用血管夹夹住刚摘除大鼠心脏的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宏涛,于17年前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入以岭药业。2004年年底,王宏涛接受邀请,到以岭药业参观。“当时,以岭药业正压系统实验动物房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实验设施比许多大学的都好。”王宏涛回忆,先进的科研条件让一心想从事中药开发的他没有过多考虑,放弃北京的工作机会,在以岭扎下了根。“这些年,团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我获得的成就感是再多金钱都换不来的。”王宏涛说。
从德国留学归来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侯云龙博士组建了国际一流的心血管药理平台,筛选出多种苗头化合物;刘克剑博士带领的毒理实验室团队技术稳居国内一流水平,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韩硕龙博士带领循证医学研究部完成“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3796例)”和“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880例)”。
目前,以岭医药研究院已成为石家庄市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除了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针对普通员工,以岭药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和员工成长需求,我们搭建了分层分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化培训体系。每月,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和岗位特点,公司邀请讲师对员工进行定制化专题培训;通过开展员工‘双通道’能力认证工作,建立管理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和选拔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释放人才活力。”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徐卫东介绍。
一家企业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30年来,以岭药业始终把“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创新发展链条,成为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