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医网!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指南
      

《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养生要点

日期:2022-08-11 09:02:54点击次数:

《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养生要点

脾胃受损,则大多与四季中的阴阳变化、不正之气的侵袭和饮食不节、生活作息无规律等因素有关。因此,人们只有运用顺应自然界变化的养生方法,做到“起居有常”,才能避免病邪侵袭人体的五脏或六腑。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藏。人六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人五藏则(chen)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经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白话文】

黄帝问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但它们所导致的疾病却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脾经属阴,胃经属阳,它们所遵循的经络不同,或为虚证,或为实证,或为顺证,或为逆证;它们发病原因或者从内而生,或者从外而来。正因为这些情况的不同,它们所导致的疾病也就不尽相同。黄帝说:我想听您讲一讲它们不同的情况。岐伯答说:阳即相当于天气,主管固卫体外;阴即相当于地气,主管镇守体内。因此阳道较实,阴道较虚。所以,外界的四时不正之气侵袭人体时,先侵袭阳分;饮食不节制、生活作息无规律的人,其阴分便会先受侵袭。阳分受到损伤后,会向内传于六腑;阴分受到损伤后,就会向内传于五脏。邪气进入六腑,就会出现发热、不得睡卧、气喘;邪气进入五脏则会发生腹部胀满、闭塞不通、完谷不化的泄泻,久而久之则会形成肠澼。因为喉部主管人体呼吸自然界的清阳之气;咽部主管人体接受自然界的水谷之气。风邪容易损伤阳分,湿邪容易损伤阴分。足三阴经之气能够从脚部上行至头部,手三阴经之气会沿着上肢下行至手指;手三阳经之气能够从手指沿着上肢上行至头部,足三阳经之气会从头部下行至脚部。所以说,阳经所生的疾病先向上行,行至极点后便会向下行;阴经所生的疾病先向下行,行至极点后便会向上行。因此,被风邪所损伤的人,其上部先受损伤;被湿邪所损伤的人,其下部先受损伤。

黄帝说:脾脏如果发生了疾病,那么四肢便无法正常活动,这是因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四肢都需要受到胃气的濡养才能正常活动,但胃之精气无法直接到达四肢,必须依靠脾脏的传输,四肢才能得到濡养。现在脾脏发生了病变,无法向四肢传输胃之水谷精气,四肢便无法得到水谷精气的濡养。传送到四肢的精气一天天地衰减,脉道不通畅,筋骨肌肉都无法得到胃之水谷精气的濡养,长此以住四肢便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

黄帝说:脾脏不主管季节,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五行中脾脏属土,位置居于四方的中央,与四季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关系,每个季节的后天都由脾脏主管,所以脾脏不会单独主管某个季节。脾脏经常输布胃中的水谷精气,脾在五行属土,土对于人体就像天地一样生养着万物,能够将精气从上至下地传送、输布于人体的头部至脚部,因而不会只主管一个季节。

黄帝说:脾脏与胃只是凭借一膜相联罢了,但却能输布胃的水谷精气,这是因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足太阴经是第三阴经,它的经脉贯穿着胃腑,其属脾,上络于咽喉,因而足太阴脾经能够将胃的水谷精气传输于三阴经。足阳明胃经是足太阴脾经的表,又是五脏六腑的海,还能将精气传输于三阳经。五脏六腑都依赖着脾的传输才能从阳明胃经那里得到水谷精气,因此,脾能输布胃的水精气。如果脾脏生有疾病,那么四肢就得不到胃的水谷精气,而传送到四肢的精气如果再一天天地衰减,脉道不通畅,筋骨肌肉都得不到胃水答精气的濡养,久而久之四肢便会失去正常活动的能力。

养生要点】

1.人体的脾、胃互为表里、关系密切,脾属五脏、属阴,胃属六腑、属阳。而脾胃受损,则大多与四季中的阴阳变化、不正之气的侵袭和饮食不节、生活作息无规律等因素有关。因此,人们只有运用顺应自然界变化的养生方法,做到“起居有常”,才能避免病邪侵袭人体的五脏或六腑。

2.本篇指出,四肢的活动功能失常与脾脏的病变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脾主管着输布胃的水谷精气,而四肢则依赖着胃的水谷精气以得濡养,倘若脾脏的输布功能失调,那么四肢就无法得到胃之精气的滋养,自然难以保证正常的活动功能。因此,只有脾脏健康、功能正常,人体才能得到胃水谷精气的濡养。

3.本篇以四肢功能与脾脏功能的关系为例,还向我们阐述了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依赖着胃所提供的水谷之精,而脾脏则主管着输布胃所提供的这些精气。因此,无论是胃腑,还是脾脏,任何一方发生病变,都会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失去水谷精气的濡养,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正常的运行功能。所以,中医理论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


上一篇:坐卧须防脑后风
下一篇:学习养生保健谚语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