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医网!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指南
      

诗词中的中国港澳台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日期:2022-03-12 10:29:25点击次数:

诗词中的中国港澳台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港澳台地区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是“广药”的重要产区,比较著名的道地药材有台湾樟脑、香港鸦胆子,澳门则因盛产牡蛎而得名。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望故乡》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作。晚年在中国台湾的于右任非常渴望叶落归根,这首《望故乡》正是其怀国乡思之情溢于言表。港澳台地区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是“广药”的重要产区,比较著名的道地药材有台湾樟脑、香港鸦胆子,澳门则因盛产牡蛎而得名。

image.png

台湾樟脑名天下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樟脑业开始传入台湾。从清代起,樟脑产业成为政府专卖的产业。政府许可的开发者将樟树切片蒸馏,得出樟脑油和脑砂,提炼制成樟脑,民间厂商再向专卖局批购,提炼成精致樟脑。

“樟树脂膏脑髓添,锅煎木搅法宜兼。丹炉倾入铅堪制,烟火投来势必炎。利窍通关原可用,杀虫去湿更须拈。衣筐席簟熏能透,壁虱全消有甚嫌。”(清代赵瑾叔《樟脑》)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干枝、叶及根部经加工提取制得的结晶,是常用的攻毒杀虫止痒类中药。樟脑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脾经,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的功效,用于疥癣瘙痒、湿疮溃烂、跌打伤痛、牙痛、痧胀腹痛、吐泻神昏的治疗。

樟树祛风药效高

“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宋代舒岳祥《樟树》)樟树又名香樟、瑶人柴、乌樟等,属常绿乔木,树形高大,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是我国南方城市优良的绿化树种。除樟脑外,樟木、樟树叶、樟树皮、香樟根、樟木子(成熟果实)、樟梨子(病态果实)均可入药。

“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宋代苏泂《安隐寺诗》)樟木味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伤痛、疥癣风痒的治疗。樟树叶味辛,性温,归心、脾、肺经,具有祛风除湿、杀虫解毒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的治疗。樟树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祛风除湿、暖胃和中、杀虫疗疮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胃脘疼痛、呕吐泄泻、脚气肿痛、跌打损伤、疥癣疮毒、毒虫螫伤的治疗。香樟根味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温中止痛、辟秽和中、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胃脘疼痛、霍乱吐泻、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的治疗。

“门外长河水,有时鸣不平。河边古樟树,亦各有枯荣。人事关时数,春风莫世情。贤哉沧海月,夜夜一般明。”(宋代戴复古《五律》)樟木子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寒湿吐泻、气滞腹胀、脚气的治疗。樟梨子味辛,性温,归胃、肝经,具有健胃温中、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胃寒脘腹疼痛、食滞腹胀、呕吐腹泻的治疗,磨汁外涂可治疗疮肿。

image.png

港药贸易通世界

从明朝开始,香港岛成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广东东莞出产的香料经伶仃洋(即珠江口)运至香港岛,再贸易至南洋,人们因此称其为“香港”。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种植的香料名声渐远,还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近代以后,香港迅速发展成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香港是内地中药材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内地生产的党参当归黄芪山药、地黄等药材经香港转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国外生产的野山参、沉香等贵重药材也经香港进入内地。香港药商常靠优质与信誉吸引顾客到香港购买中药。

“弹指楼台现,飞来何处峰?为谁刘黎藋,遍地出芜蓉。方丈三神地,诸侯百里封。居然成重镇,高垒矗狼烽。”(清代黄遵宪《香港感怀》)香港将内地的中药材称为“官药”,本地出产的中药材称为“草药”。香港本地产的“草药”主要用来制作凉茶,其中比较著名是鸦胆子。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鸦胆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截疟的功效,用于热毒血痢、疟疾、痔疮、阴痒、瘊疣、鸡眼、毒蛇咬伤等的治疗。鸦胆子入药,以粒大、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image.png

澳门曾经盛产蚝

传说,在澳门未开辟成今天的市区之前,现在的河边新街、火船头街直至十月初五街、提督马路等地均是江水,因盛产鲜蚝(蚝为牡蛎的别名),故称蚝江,后改为“濠江”。澳门原属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管辖,是中山诸海港之一,明代称外国人通商出入之港口为“澳”,故称香山澳,后演变为澳门。牡蛎的贝壳和肉还可入药。

“蛎蛤无雌牡独名,泥封煅粉不宜生。收将盗汗虚劳治,化却凝痰瘰疬平。专向便时除白浊,惯从梦里止遗精。莫愁面目多黧黑,炼蜜丸吞神气清。”(清代赵瑾叔《牡蛎》)牡蛎是常用的平抑肝阳类中药,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滋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瘰疬痰核、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的治疗。牡蛎入药,以质坚硬、内面光洁、色白者为佳。

“蓬山侧畔屹蚝山,怀玉深藏万岳间。也被酒徒勾引著,荐他尊俎解他颜。”(宋代杨万里《食蛎房》)牡蛎肉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血安神、软坚消肿的功效,用于烦热失眠、心神不安、瘰疬的治疗。《本草纲目》引苏颂曰:“(牡蛎)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磈礧(磊)相连如房,呼为蛎房,晋安人呼为蚝莆。”

中国港澳台地区与内地大陆山水相连,是“广药”的重要产区,其经济生活虽有别于内地,但港澳台地区在中医药文化方面与内地一脉相承。


上一篇:中药材保质期内才能保持疗效
下一篇:解毒利水杠板归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