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理论2023-02-11
- 女子看中医被识破身份,画风秒变被提问的瑟2022-09-23
- 《中医面诊口诀》2022-09-16
- 中国神医9000针拯救了瘫痪多年的美国知2022-09-14
- 中医学大四学生在省中医的一次见习2022-09-09
- 零起点中医基础理论-徐雅教授-北京中医药2022-09-03
- 处处吻 / 徐晔-28岁医学博士,帅到病2022-08-26
- 中医学基础2022-08-25
立夏养阳养心五大措施
立夏养阳养心五大措施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过后,全国各地的气温就明显升高,许多地方都已经超过摄氏30℃了。
中医指出,立夏之际,天干物燥,风多雨少,人体的水分比较容易通过呼吸、出汗等流失,尤其是进入夏季人们容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的情绪。那么,在这逐渐炎热起来的立夏季节,我们如何做好养生工作呢?
重视午休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特别要注意睡好“子午觉”。
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立夏之后,不妨来个午休。
午饭后,人的身体为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脑细胞也处于疲劳状态,故有昏昏欲睡感。通过午睡来进行调节,补偿夜间睡眠不足,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更有利于下午、晚上的工作或学习。
如何午睡更健康?首先,睡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得太饱。因为油腻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午休质量。
其次,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若是超过30分钟,身体便会进入不易睡醒的深睡期,还不如延长到1~1.5小时,完成一整个睡眠的周期。
清淡饮食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
而此时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还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大鱼大肉、动物内脏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也要少吃。
特别推荐,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维生素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重视“静养”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所以要特别重视“静养”。
立夏时节,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做到“戒怒戒躁”,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切忌大喜大怒,不可有过激之处,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平时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听轻音乐等。
避免贪凉
《黄帝内经》有云:“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立夏节气,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阴阳,让阳气更加茁壮地生长。
随着气候日渐变暖,夏热使人体的腠理开泄,如果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会使寒凉直入身体,使人感到头昏脑涨、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受凉感冒,严重者会引起气管炎、肺炎、关节炎等。对于冷饮更应少吃,以免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对孩子来说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所以,即便是夏季,还要注意顾护身体的阳气,即少吹空调、远离冷饮,养阳的重点就是“勿贪凉”。
合理运动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许多人因怕热怕出汗,整天躲在空调房间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事实上,适当地出汗可以降低体温,也可以排毒。
夏季锻炼身体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
对于运动的时间,许多人都认为最好选在早晨,且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空气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研究表明,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所以,宜选择上午7点~8点或者下午4点~5点之间运动。